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
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
强与幽泉并,翻嫌细雨并。
拂空增鹤唳,过牖合琴声。
况复当秋暮,偏宜在月明。
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

《赋得听松声》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的景致,以及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的体验,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下面将按照要求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庭院中,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松树特有的香气。

  2. 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其他杂音扰乱心境,整日下来感到精神清爽。

  3. 强与幽泉并,翻嫌细雨并:尽管泉水清澈,但与松韵相比,仍觉得细雨有些烦人。

  4. 拂空增鹤唳,过牖合琴声:松林上空传来鹤的叫声,透过窗户还能听到琴声。

  5. 况复当秋暮,偏宜在月明:特别是在秋季傍晚,月光明亮的时候,松声更加悠扬。

  6. 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然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又有谁会去聆听深涧中的萧瑟之声呢?

这首《赋得听松声》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松声的描述,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平静和自然亲近的文化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