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上阻万重。
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
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
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相思遥指玉霄峰,怅望江上阻万重。”
注释与赏析:
- “相思”:表达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遥指”:形容距离遥远,无法直接相见。
- “玉霄峰”:这里可能是指天台山的某个高峰,象征远在天边的好友所在之地。
- “怅望”:形容因思念而感到忧愁,不能直视前方。
- “江上阻万重”:长江之上有许多阻隔,比喻人生道路中的种种障碍。
第二句
“曾隔晓窗闻法鼓,几同寒榻听疏钟。”
注释与赏析:
- “法鼓”:佛教寺庙中用来报时的钟声,这里指晨钟暮鼓,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神圣。
- “寒榻听疏钟”:在寒冷的夜晚,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表达了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第三句
“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
注释与赏析:
- “长餐柏”:指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时间地吃柏树叶,比喻生活的艰辛。
- “吟处”:作者在这里提到自己的创作场所或者灵感来源的地方。
- “对倚松”:形容与朋友在一起时相互依偎,共同欣赏松树的美好。
第四句
“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注释与赏析:
- “且住”:在这里意味着暂时停留,不要急于求成或追求高远的目标。
- “行圣教”:指的是践行圣人之道或宗教教义。
- “莫思天路便登龙”:意思是不要只想着如何一步登天,而是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信仰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旅途中各种困难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