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丹诏下尘埃,深锁文闱罢选才。
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自从玉帐论兵后,不许金门谏猎来。
今日灞陵桥上过,路人应笑腊前回。
“东归诗”是唐代诗人卢尚卿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应进士试后,被朝廷征召回京的情景。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诗句详解:
- 九重丹诏下尘埃:“九重”,代指皇帝或皇宫,表示地位高贵;“丹诏”,古代皇帝的诏书,用丹砂书写以示神圣;“下尘埃”则意味着诏书降临到世间,即作者收到朝廷的征召通知。
- 深锁文闱罢选才:“文闱”,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名称,此处指京城的考场;“罢选才”意味着因各种原因未能入选。
- 桂树放教遮月长:“桂树”,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遮月长”形容桂花树高大,能够遮挡月光。
- 杏园终待隔年开:“杏园”,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场景;“隔年开”意味着期待中的美景将在未来某个时间才呈现。
- 自从玉帐论兵后:“玉帐”,古代军队指挥帐篷的装饰物,这里可能隐喻着战争或军事事务;“论兵后”表示作者经历了军事或政治上的重要事件。
- 不许金门谏猎来:“金门”,古代皇宫大门的名称,象征着宫廷;“谏猎”指的是劝阻君主狩猎的活动。
- 今日灞陵桥上过:“灞陵桥”,位于陕西西安市,是一座著名的古桥;“过”表示从这座桥上经过。
- 路人应笑腊前回:“腊前”,指的是农历年末,腊月的前一日;“回”在这里可能是指返回长安。
-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应进士试后的经历以及作者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作者对仕途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和政治的反思,以及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卢尚卿《东归诗》的逐句解析和深入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这不仅是对一首诗词的解读,更是对唐代社会、文化、历史的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