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叔为柳兮春向飞,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注释】

释疾文三歌:《释疾文》是古代的一种诗体,三歌则指《诗经·卫风·氓》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此句意为:我被疾困住不能像往常那样自由自在。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叔为柳兮春向飞,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译文】

在茨山下种着薇草,在颍水上荡漾着涟漪,

夷狄人变为柏木,秋天结出果实。

叔齐像柳树一样随风飘舞,春天到来时翩翩起舞,快乐得来不及笑。

乘着沧浪之舟远行,不知何时能回家。

【赏析】

本诗是一首弃妇自述的怨词,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哀叹。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四句一句一韵,韵脚分别为“微、漪、飞、归”。

首联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同遭遇:“在茨山种着薇草”,与“在颍水上荡漾着涟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异同,又表现出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夷为柏兮秋有实”,与“叔为柳兮春向飞”形成了鲜明对照,前者突出了夷狄之人变回柏木,后者强调了叔齐之妻如柳枝般飘逸多姿,从而突出了人物不同的遭遇和个性。

颔联两句以景衬情,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氛围:“夷为柏兮秋有实”,写出了夷狄之人变回柏木,但终究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忍受着秋风中落叶的凄凉;“叔为柳兮春向飞”,则描绘出一个欢快的场景,仿佛叔齐之妻在春日里欢快地起舞。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两句以景衬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深化,又是对前两句的延续和拓展,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出了诗人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哀叹:虽然丈夫在外漂泊,但却始终无法回到家中,这种无奈和悲哀,使得诗人感到心力交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