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说道理,句句出凡格。
相知贵知心,岂恨主为客。
过须归去来,旦晚上无厄。
主人诚贤人,多应不相责。
这首诗是萧氏家族中几位子侄送给石让竹的赠答诗。石让竹(804?—869),唐朝大臣,字子安,河南人,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曾任刑部侍郎,因直言得罪唐武宗而被贬为端州刺史。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石公说道理,句句出凡格。
- “石公”指的是石让竹,“说道理”表示讲述道理或者发表议论。这句话的意思是石让竹在讨论问题时,总是能够用道理来解释,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从平常的道理出发。
- 相知贵知心,岂恨主为客。
- “相知”意味着彼此了解,“贵知心”则强调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对方。这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只有当两个人真正相互了解对方的心意时,才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感到遗憾或不满。
- 过须归去来,旦晚上无厄。
- “过须归去来”意味着生活或工作等经历需要有适当的回归和调整,不应该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这里的“归去来”是一种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而“旦晚上无厄”则是希望人们在白天和晚上都能过得顺利,没有灾难。
- 主人诚贤人,多应不相责。
- “主人”指的是石让竹这位贤良的人,“诚贤人”表示他确实是一位贤良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如果某人真的像石让竹这样贤良,那么其他人对他的看法也应该宽容和理解,不应该过于苛求和指责。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和谐、理解和尊重的思想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于计较和苛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石让竹作为一个贤良人物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