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
【注释】
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想:思念,怀念。清江,指长江流经安徽、浙江、江苏三省的一段。野戍,指长江边无城墙的戍垒。
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艨艟,大型军舰。
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名:名声。
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庾开府,指晋代诗人庾亮(279—329),字元规,颍川鄢陵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在送宋校书赴宣州幕府时有感而作。首联“南想宣城郡,清江野戍闲”两句写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南想”,即想念。这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去宣州任职的关心和祝愿。“清江”,指长江流经安徽、浙江、江苏三地的一段江面。“野戍”,指无城墙的戍垒。“闲”,无事可做。这二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思念着宣城的美景,同时也为友人能有机会远离喧嚣,到清静的地方去做官而高兴。
颔联“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两句描写了长江上的景象。“艨艟”,即大舰,这里泛指战舰。
颈联“名寄图书内,威生将吏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图书”,指书信;“将吏”,指将领和官吏。“名寄”,即把名声寄托在书信里。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的名声能够传遍四方,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威生将吏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尾联“春行板桥暮,应伴庾公还”一句则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和对未来的期待。“庾公”,即晋代名士庾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在春天的时候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回到家乡继续他的学术或政治生涯。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长江的美丽景色和友人即将赴任宣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