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注释】1.柴桑: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2.楚乡:楚国之地。3.亭吏:管理亭舍的官吏。4.仲德:乐平县令名仲德。

【赏析】此诗是送别乐平苗明府(即乐平县令仲德)而作。诗人对苗明府的离别表示惋惜和挽留。诗中用笔细腻,遣词婉约。

首联“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写苗明府的官职高,地位显赫。“柴桑”是东汉隐士徐庶、诸葛亮曾隐居的地方。作者以“比柴桑”比喻,说明苗明府的官位很高。“清秋”指秋天,暗寓诗人对苗明府的离愁。

颔联“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描写苗明府离去时江上景色。“灯照浪”形容江面水波荡漾,灯火摇曳,形成一片光明。“凝霜”是指树木上的白霜,表明季节已经入秋,天气寒冷。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江面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对苗明府离开时的不舍之情。

颈联“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描述苗明府去往山城时的景象。“亭吏”是指管理亭舍的小吏,他们随着寒气一起向苗明府告别。“收敛曙光”是指太阳即将下山,天色开始暗淡。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亭吏和小吏们向苗明府告别的情景来表达诗人对这位贤能官员的敬意和祝福。

尾联“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表达诗人对苗明府的挽留之意。“无辞折腰久”意味着没有理由让苗明府长久地委屈自己。“仲德在鸳行”是指仲德(即乐平县令)正在与一群贤才共事。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这位贤能官员的挽留之意来展示他对苗明府的敬仰和对国家人才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