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诗句赏析: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得知边塞的艰苦情况后,才真切体会到那里的不易。通过“苦”字的使用,传达了对边疆将士的艰难生活的同情。同时,“到始知”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不愿用传统的宫廷音乐歌颂战争,而更愿意用朴素、真实的边地民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展现了他对于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安危的担忧。“黠虏犹违命”表明敌人仍不听从命令,而“烽烟直北愁”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事连绵不断带来的忧愁和无助感。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日来到蜀地,方知边塞之苦。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狡猾的敌人,依然不听从命令,烽火连天,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忧愁。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日来到蜀地,方知边塞之苦。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狡猾的敌人,依然不听从命令,烽火连天,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忧愁。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日来到蜀地,方有切身体会。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狡猾的敌人,依然不听从命令,烽火连天,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忧愁。
译文:
听闻边城苦难,今日亲历此地,方感其苦。羞将宫廷乐曲唱与边疆士兵,他们更需要的是真实质朴的歌声。面对狡猾的敌人,敌人仍我行我素,烽火连天,令人心忧。
诗意解读:
这首诗是薛涛对边塞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她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士兵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注释:
闻道:听说
边城:靠近国界的城市。
今来:今天来到
始知:才知道
羞:羞耻或不好意思
门下曲:宫廷音乐或歌曲
陇头儿:古代指秦陇地区边远地带的戍卒。
猾虏:狡猾的敌人
烽烟:边境报警的烽火。
直北:面向北方
愁:忧愁
却教严谴妾:却被斥责为女子
不敢向松州:不敢再往松州
释义: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作品,共有两首。第一首表现诗人对守边将士辛苦生活的同情;第二首则透露出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及对韦皋不当处置的不满。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蜀地,方知边关之苦。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祸,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狡猾的敌人,依然不听从命令,烽火连天,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忧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却被斥责为女子,不敢再往松州。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日来到蜀地,方知边塞之苦。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犯命令,烽火冲天直向北,让诗人心生忧虑与不安。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被指责为女性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责骂。
译文:《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一作陈情上韦令公)》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作品之一。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达诗人听到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后的内心感受,她不愿意以歌舞升平的方式来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歌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部分透露出诗人对战乱局势的深切忧虑以及对韦皋不当处置的不满情绪,她担心如果继续被征调至边关的话,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处罚或者失去生命安全。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日来到蜀地,方知边塞之苦。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以歌舞升平之事歌颂战乱,而是选择用朴实无华的歌声,唱给那些正在坚守边疆的士兵。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狡猾的敌人,依然不听从命令,烽火连天,让人感到无尽的忧虑和忧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诗人因为被斥责为女性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责骂,无法再前往松州服役,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委屈。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蜀地,方知边塞之苦。”这表达了诗人从听闻边塞的情况开始,直到亲身抵达蜀地,才能真正体会到守边将士所经历的苦楚。“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诗人不愿意用传统的宫廷音乐来歌颂这些战乱和牺牲,而是选择了用一种更加朴实无华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哀思。“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这里的“黠虏”指的是那些不听话的敌人,而“烽烟直北愁”则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担忧——在北方边境持续不断的烽火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恐惧。最后两句“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诗人因为被责备为女性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和责骂,因此她不敢再前往边远的松州服役了。这不仅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性别歧视问题,也展示了诗人因政治立场不同而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形。
译文:
闻道边城苦,今来蜀地已得悉边塞的苦难。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不愿意以华丽的宫廷音乐讴歌这一残酷的现实,而是选择用简单质朴的方式,向那些在边疆守卫的战士们表达敬意。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面对那些不听话的敌寇和不断燃起的战火,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忧虑和不安之中。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因为被指责为女人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和指责,让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去任何前线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