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绵江上楼,五马此销愁。
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
邅回犹刺郡,系滞似维舟。
即有徵黄日,名川莫厌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构成因素的能力,赏析诗句或重要句子的能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本题是综合题,有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个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主观简答题则要求学生对全诗进行赏析,注意从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作答。此题属于客观题,考生要仔细阅读选项,将选项与原诗句一一对应,并加以解释,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左绵江上楼”,绵州的绵江是岷江支流,在四川境内。绵州,即今四川绵阳市,是唐代著名的文化名城。诗人登临绵江之畔的高楼,放眼望去,只见万顷碧波荡漾,一派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
(2)“五马”,指太守的车驾。《汉书·朱云传》:“车驾至殿门,南乡臣立,郎仆射请趋避。云因趋避前,免冠徒跣,叩头殿下,曰:‘臣闻圣朝重臣,为天下师表,陛下发踪指示,岂可久居廊庙,使天下法吏取笑于藩国哉?’”此处用典,表明诗人志向远大,不愿做官,但无奈仕途坎坷。
(3)“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夏季已经过去,山岭上积雪消融,一片片白茫茫的雪地铺满了大地;秋风萧瑟,万木凋零之际,山野间一片肃杀之气。
(4)“邅回犹刺郡”,意为辗转反侧地治理一方。“系滞似维舟”,意为滞留不前,如同被束缚的船只。这两句写诗人进退维谷之状。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诗人只能“邅回”治理地方,而自己却像被束缚的船只一样不能自由行动。
(5)“即有徵黄日,名川莫厌游”,诗人以“黄日”代指朝廷的征召,表明自己随时都有机会出仕朝廷。即使身在偏远之地,也绝不厌倦游览山水。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政治前途始终充满信心,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答案】
左绵江上楼
五马此销愁。
暑退千山雪,
风来万木秋。
邅回犹刺郡,
系滞似维舟。
即有徵黄日
名川莫厌游。
译文:
我登上绵江边那座高高的楼台,看到那五匹马正在那里奔驰,心情无比忧郁。
夏天刚刚过去,山上的雪化开了,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飘落。
我在官场上辗转反侧,像一只被捆绑着的船无法前行。
现在朝廷征召我去任职,我随时准备去朝廷上任。
即使身处偏远之地,我也不觉得厌烦,我愿意去游览山水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