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弃人世,远山自幽独。
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
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
秋蜩鸣北林,暮鸟穿我屋。
栖迟乐遵渚,恬旷寡所欲。
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养闲度人事,达命知止足。
不学东周儒,俟时劳伐辐。

【注释】

百丈溪:地名。

茅茨:草屋。

始傍巢、由踪:开始模仿巢父、许由的隐逸生活。

吾其获心曲:我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

荒庭:荒凉的庭院,这里指隐居之地。

老树半空腹:枯树枝干中空。

秋蜩(tiáo):秋天鸣叫的蝉,也泛指蝉声。

穿我屋:飞进我的屋里。

栖迟:安适闲适的样子。

遵渚:沿小洲。

恬旷:悠闲自在的样子。

达命知止足:通达命运,知道适可而止。

不学东周儒:不学那些拘泥于礼教的儒家学者。

俟时:等待时机。

劳伐辐:辛苦地耕织。

【译文】

新修的茅屋坐落在百丈溪边,我在这里读书。

浪迹天涯的人抛弃人世,远山独自清幽。

我开始效仿巢父、许由隐居的生活方式,我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

荒园没有多少东西,半截枯树中空。

秋天,蝉在北林里哀鸣,傍晚,鸟儿穿过我的屋子。

我在这安适闲适的地方安居乐业,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我打开卦书推究阴阳盛衰的规律,放下书籍钻研各种学问。

我培养闲暇度过日子,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我不学习那些拘泥于礼数的儒家学者,等待时机去辛勤劳作。

【赏析】

此诗为隐居生活的颂歌。诗人从“茅茨”开始就点明自己隐居的地点,并由此引发出对隐士生活的种种描绘和赞美。

首句“新理茅茨读书”,以读书来开篇,表明作者隐居后仍然坚持学习。“茅茨”既写出了环境的简陋,也表现了作者的清贫。“读书”表明作者的志趣在于追求知识,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接着,作者描述了他与自然为伴,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正是作者所崇尚的隐逸生活。

中间四句,作者详细描绘了他隐居后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展现了他的隐居生活。“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愉悦。“荒庭”和“老树”都是描写他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隐逸生活。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的隐逸生活的总结和感慨。他认为,只有在通达命运,知道适可而止的情况下,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他并不羡慕那些忙碌于农事的人们,而是选择了安逸闲适的生活。这种生活,才是真正符合他内心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