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
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
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
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同时要结合注释及题目要求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故国”二句:故国如梦,归去辽远游。此二句是说,故国之景如梦幻一般,令人难以忘怀。归乡之路遥远,使人倍感凄凉。
“清晨”二句:清晨闲院,疏雨似深秋。此二句是说,清晨起来在闲静的院子里漫步,细密的雨点像深秋的落叶一样纷纷飘落。这两句中“起”“闲”、“细”等词语渲染出一种闲逸、清冷的气氛。
“宿寝”二句:书棱叠床,行吟杖迹稠。此二句是说,我睡觉时书籍横陈在床上,行走时杖痕密集交错。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途中的辛苦。
“天晴”二句:天晴岂可出,春暖未更裘。此二句是说,晴朗的天气怎么可以外出?春天暖和了,还不需要更换冬衣。这两句写诗人因天晴而不想外出的心情。
【答案】
译文:
故国如梦,归乡路途漫长。
清晨闲步在院中,疏雨淅沥似深秋。
床上叠着书籍,行走杖痕交错稠密。
晴日怎能再外出,春暖未需换新裘。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景,表现他对故乡生活的眷恋;后半部分抒写思乡之情。前两句写诗人久居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首句直陈其意:“故国如梦”,用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以“如梦”形容“故国”的虚无缥缈,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域的羁旅之愁。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写诗人归乡心切,归途遥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自适的生活情态和闲逸、清淡的生活情趣。“疏雨”二字则描绘出诗人归家所见的自然景色。诗人归乡后闲卧于庭院之中,任凭细细的秋雨淅沥落下;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又怎能有兴致去出游呢!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书棱”是指书脊。“行吟”指边走边吟诵。这句是说诗人归家后,在闲卧之时,仍不停地阅读书籍;而他在行走之时,杖痕也密密重重地交织着。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归家后的忙碌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无限依恋。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天晴岂能出”是诗人在感叹自己不能出去享受晴日的乐趣;“春暖未更裘”则是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也用不着更换冬天穿的厚衣服了,可见诗人归家以后十分安逸、悠闲。
全诗通过对归途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无华。
【答案】
译文:
故土如同梦境般遥远,归来后久久不愿离去。
清晨漫步在闲静的院中,绵绵小雨如深秋落叶纷纷扬扬。
躺在床上铺满书籍,行走间杖印交织密集重叠。
晴朗的日子哪能外出游玩?温暖春光不必更换冬衣。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景,表现他对故乡生活的眷恋;后半部分抒写思乡之情。前两句写诗人久居他乡而思乡的情怀。首句直陈其意:“故国如梦”。用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以”如梦”形容”故国”的虚无缥缈,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域的羁旅之愁。次句紧承首句而来,写诗人归乡心切,归途遥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自适的生活情态和闲逸、清淡的生活情趣。“疏雨”二字则描绘出诗人归家所见的自然景色。诗人归乡后闲卧于庭院之中,任凭细细的秋雨淅沥落下;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又怎能有兴致去出游呢!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书棱”是指书脊。”行吟”指边走边吟诵。这句是说诗人归家后,在闲卧之时,仍不停地阅读书籍;而他在行走之时,杖痕也密密重重地交织着。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归家后的忙碌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生活的无限依恋。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故乡的生活情况。“天晴岂能出”是诗人在感叹自己不能出去享受晴日的乐趣;“春暖未更裘”则是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也用不着更换冬天穿的厚衣服了,可见诗人归家以后十分安逸、悠闲。
全诗通过对归途中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