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汾千载傍吾家,常忆衡门对浣纱。
好事喜逢投宿客,刈田因得自生瓜。
山头鼓笛阴沈庙,陌上薪蒸突兀车。
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注释】
素汾:清冷的汾河。常忆:常常怀念。衡门:横木为门,简陋而朴素的门。投宿客:投宿的客人。阴沈庙:笼罩在阴暗中的庙。薪蒸:柴火蒸气。山头鼓笛:山上吹笛。陌上薪蒸突兀车:路上的柴草燃烧着冒出的烟和车子一样突兀。“投暗”:投进黑暗中。“作珠”:成为珍珠。“何用”:有什么用呢。“害灵蛇”:伤害了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的作品。前六句写隐居生活的乐趣;后两句写因祸获福的事。全诗写得平易自然,饶有情趣。
开头两句:“素汾千载傍吾家,常忆衡门对浣纱。”素汾水清且长流不息,像一条大河一样傍着自己的家园。这一句以素汾水比喻自己,突出自己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常忆衡门对浣纱”,衡门指简陋的房子,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居所。“浣纱”,即洗衣服,这里是借古喻今,说自己闲适的生活。
第三、四句:“好事喜逢投宿客,刈田因得自生瓜。”遇到好客的朋友,高兴之余,还得到意外的好处。这里说的是自己种的瓜果成熟了,收获颇丰。“投宿客”就是来投宿过宿的人。“刈田因得自生瓜”,收割庄稼的时候,还意外地得到了一些瓜类水果。
第五、六句:“山头鼓笛阴沈庙,陌上薪蒸突兀车。”在山上吹起了悠扬的笛声,把阴郁沉闷的庙宇也给吹活了。在路旁的田野里,柴草燃烧,冒出的烟直冲云霄,远远望去,就像一辆马车在飞驰,非常壮观。“阴沈”、“突兀”,都是形容烟雾浓重的样子。这里的景物描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投暗做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投进黑暗中成为珍珠,又有什么用呢?被人们专门拿来陷害善良的人。这里的“灵蛇”,比喻善良之人。诗人用这个比喻表达了对那些迫害善良人的人们的愤慨。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隐居生活,但其中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