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临偏险寺当山,独坐西城笑满颜。
四野有歌行路乐,五营无战射堂闲。
鼙和调角秋空外,砧办征衣落照间。
方拟杀身酬圣主,敢于高处恋乡关。
【注释】
题:写。大云寺:位于山西五台县西南,因山中常有白云而得名。西阁:指大云寺的西阁楼。当:面对。“独坐西城”句:指诗人独自坐在西阁楼上。笑满颜:面带笑容。偏险:指地势险要。“四野有歌行路乐”句:指在广阔的田野上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唱着快乐的歌声和行走在乡间的乐曲。“五营无战射堂闲”句:指军营中没有了战争,士兵们在射箭的大厅里闲散无事。“鼙和调角”句:指鼓声与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空阔的秋日天空回荡。鼙(皮):战鼓。调角:指号角声。“砧办征衣落照间”句:指在落日余晖下,将士们正在为出征而准备衣物。砧声、砧板声与兵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方拟杀身酬圣主”句:意指准备以死来报答圣明的君王。“敢于高处恋乡关”句:意指在高处不能忘记家乡。
【赏析】
《题大云寺西阁》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前二句写登阁所见;后六句写登阁所感。全诗意境高远,感情沉痛。前两句先描写登上大云寺西阁所见的自然景观,后两句则通过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慨情怀。
“阁临偏险寺当山”,诗人登上了这座大云寺的偏险阁楼,面对着巍峨耸立的山峰,眼前的景象十分壮美。“独坐西城笑满颜”,诗人独自坐在西阁楼上,面对这样的美景,不禁面露喜色,内心充满喜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愉悦。
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云寺周围的景色:“四野有歌行路乐,五营无战射堂闲。”诗人放眼望去,看到四周田野上到处都是欢快的歌声,乡间的小路也传来了愉快的音乐,军营中没有了战争,士兵们在射箭的大厅里闲散无事。这两句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状态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大云寺周围的宁静祥和氛围。
“鼙和调角秋空外,砧办征衣落照间”,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登阁时所见的景象。鼓声与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空阔的秋日天空回荡;士兵们正在为出征而准备衣物,砧声、砧板声与兵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通过对声音和动作的描述,展现了大云寺周围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忙碌景象。
后六句写登阁所感:“方拟杀身酬圣主,敢于高处恋乡关。”诗人准备以死来报答圣明的君王,却不敢放弃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心怀报国之情,但又难以割舍对家乡的依恋。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