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
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
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注释】

白蘋洲:即白苹洲,在今浙江嘉兴南。霅水苕溪:指霅(音zhe)溪、苕溪,在江南,皆在浙江省境内。

渔火出:渔火,渔船上点起的灯火。渔人夜钓归来时,船上灯火从水中升起。

沈浦雁花收:夕阳西下,浦中水鸟归巢,水面落霞与水鸟共飞的景象渐收。

别鸟啼红树:鸟儿因秋天将至而啼叫,啼声传至红树上,红树因此显得更加鲜艳。别鸟啼:离别的鸟儿啼叫。红树:红色的大树。

归僧棹碧流:和尚回寺,荡舟于湖中。碧流:清澈的湖水。

儒公:儒林先生。凭寄语:请托他捎个口信儿。

霜鬓:白头发。秋:指年老色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湖州送别了庆上人之后,又写了这首诗寄给儒林先生。诗写送别之情,却写得十分委婉含蓄。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后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之后的心情感受。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感情真挚动人,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所擅长的“以文为诗”的佳作。

首句“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点明送别之意。庆上人即将离开湖州,作者也告别此地,于是写下此诗相赠,以表达自己对这位朋友的深情厚谊。

次句“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这里用“旧游”二字,既交代了庆上人的来处,又暗示了自己与庆上人曾经一起游历过的地方——白蘋洲和霅水苕溪,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与庆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三句“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夜晚的细雨让江面上的渔火显得格外明亮,而夕阳西下时,浦中水鸟归巢,水面落霞与水鸟共飞的景象也逐渐消失。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去时的不舍之情。

第四句“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通过“闲听别鸟啼红树”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离去后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则通过“醉看归僧棹碧流”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

最后一句“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这是全诗的总结与升华。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儒林先生,这不仅表明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同时,“数茎霜鬓”也暗示了作者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儒林先生作为一位年迈的长者,他的离去无疑会让人感到惋惜。因此,诗人希望儒林先生能够看到这首诗并给予他一些安慰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