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忧夷貊,屯师剪束钦。
皇家思眷祐,星使忽登临。
用命期开国,违天必衅砧。
化须均草树,恩不间飞沉。
束马凌苍壁,扪萝上碧岑。
瘴川风自热,剑阁气长阴。
迅濑从天急,乔松入地深。
仰观唯一径,俯瞰即千寻。
水作新城带,山为故垒襟。
东开洞君听,南辟纳蛮心。
渥泽濡三部,衣冠化雨林。
带文雕白玉,符理篆黄金。
鸟道经邛𤏡,星缠过觜参。
回轩如睿奖,休作苦辛吟。
【注释】
圣主忧夷貊,屯师剪束钦。 圣主关心边远地区,调兵遣将征伐敌人以安定边疆。
皇家思眷祐,星使忽登临。 皇帝思念着对百姓的关怀和恩惠,突然有使者到来。
用命期开国,违天必衅砧。 如果能够服从命令,就有望建立国家;违背天命,必定遭受惩罚。
化须均草树,恩不间飞沉。 教化必须均匀分配给人民,恩惠不能偏袒那些地位高的人。
束马凌苍壁,扪萝上碧岑。 把马系在山上,攀援着青苔爬上了山巅。
瘴川风自热,剑阁气长阴。 瘴雾笼罩的四川,气候炎热潮湿,剑门关一带,天气阴沉多雨。
迅濑从天急,乔松入地深。 急流如箭般从空中飞驰而来,高大的松树枝条深入地下。
仰观唯一径,俯瞰即千寻。 从高处往下看,只有一条小道;向下一看,下面又有千尺深的峡谷。
水作新城带,山为故垒襟。 新筑的水城像腰带环绕着山峦,旧营垒像衣襟一样紧贴着山岩。
东开洞君听,南辟纳蛮心。 东面凿山洞以便国君来听取意见,南部开辟山岭以便接纳南方的少数民族归顺朝廷。
渥泽濡三部,衣冠化雨林。 皇帝恩泽滋润着三个部族,使衣冠之族受到感化,如同雨水浇灌着树林。
带文雕白玉,符理篆黄金。 装饰着图案的玉带是白玉雕刻而成,金字铭文的符节是黄金铸成。
鸟道经邛𤏡,星缠过觜参。 通往邛崃关的山路像鸟儿飞行那样曲折而险峻,穿过天狼星和老人星之间的天空。
回轩如睿奖,休作苦辛吟。 返回的车子好像得到了皇帝的奖赏,请不要再唱起艰苦的《苦寒行》了。
【赏析】
此诗写梁常侍奉命到龙山筑城并赐给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首联点明题意,领起全诗。颔联以下六句,赞颂皇帝对夷狄地区的关怀、重视以及派兵征讨的决心和态度。中间四句,先写皇帝派来的使者,然后说他们来到后的行动,突出“思眷祐”之意。五、六两句进一步说明皇帝派遣使者的目的:“用命期开国”,要“违天必衅砧”;“化须均草树”,恩泽不能偏私于贵族。这六句都是议论,但都围绕着“思眷祐”这个中心来说,所以又可以看作是对皇帝“思眷祐”的议论。最后八句描写筑城的情况。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站在高高的山上,遥望山下,只见一条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山下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景色十分秀丽。在这幽静的山林之中,传来了马蹄声,诗人循声而去,发现原来是一队人马正在登山。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山势的高峻和道路的险峻。诗人登上山峰,只见云雾缭绕,山路崎岖,真是令人生畏。可是这并没有吓退那一行人马,他们仍然沿着山路攀登。最后四句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色: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天上直泻下来,犹如一条银线。再看山下,只见一棵棵巨大的松树挺拔向上生长,枝叶葱茏,十分壮观。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眺望,只见一条大江奔腾不息地从山下流过,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四句是写山水景色。以上八句主要描写了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而诗人所站的位置也随着描写的深入而逐渐升高:先是高高的山顶,接着是半山腰,最后是山顶上。这种写法既表现了诗人观察事物的逐步深入,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逐渐升高的景象。最后四句则转入写建筑方面的内容。诗人继续描绘了山城的新貌:新筑的水城如一条腰带环绕着群山,旧有营垒被改造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这些新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壮丽。尾联两句又回到开头,写皇帝对使者的重视和信任:使者的到来使人心悦诚服,他们的到来就像皇上亲自驾到一样。这四句是写皇帝对使者的重视和信任,同时又是对使者的赞扬和感谢。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既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刻画;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政治事件的关注。诗人通过这首诗向皇帝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