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松萝映碧苔,一川晴色镜中开。
遥闻上界翻经处,片片香云出院来。
【注释】
十里松萝:指山中的松树和萝藤。
碧苔:绿色的苔藓。
一川晴色镜中开:一条清澈的溪流在晴天时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着蓝天。
上界翻经处:佛经在天上诵读之处。
香云:佛前的香烟缭绕。
【赏析】
定山寺,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南麓的白鹿洞旁,因唐白居易《题白鹿洞二首》诗而名闻遐迩。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诗人自长安赴江陵,途经九江,登庐山,游定山寺,作此诗。
“十里松萝映碧苔,一川晴色镜中开。”首联写定山寺周围环境,点明时间、地点和景色特点。十里松萝指松树枝干盘曲错落,形成浓阴,而松枝间长着的青苔显得格外鲜亮。晴色指晴朗天气。“镜”字形容阳光照到水中,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镜子一般。这里既写出了定山寺所在位置地势之高,也写出了定山寺所处的自然美景,为后文描写寺庙作了铺垫。
“遥闻上界翻经处,片片香云出院来。”颈联写游人入寺后的所见所感。“上界”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即天堂;“翻经处”指僧侣诵经的地方;“香云”指佛前香烟缭绕。诗人站在定山寺外,听到寺内传来诵经声,看到飘散出的香烟如云彩般缭绕升腾,仿佛从天堂飘然而出。这两句通过想象,将定山寺比作了人间仙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定山寺的向往之情。
全诗以定山寺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