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冒烟尘,忽忽禁火辰。
塞榆关水湿,边草贼回春。
岁月伤风迈,疮痍念苦辛。
沙中看白骨,肠断故乡人。
【注释】
禁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的节日,禁火寒食,故名。榆关:在今河北山海关外。塞榆关水湿,边草贼回春:塞外的榆树被水淹后,春天又来了,边塞之草也复苏了。塞外、边草、贼回春:都是形容塞外景象。
岁月伤风迈:岁月流逝,人已衰老。风迈:年老体衰。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乡思:乡愁。
白骨:指战场尸骨。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二月,当时诗人正流寓洛阳。寒食节时,他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首四句写景,渲染出塞外寒食节的悲凉情景。日日冒烟尘,忽忽禁火辰:寒食节这天,人们冒着浓烟,匆匆忙忙地来到城外祭祀扫墓。
“塞榆关水湿”,写塞外天气寒冷,河水结冰。
“边草贼回春”,点题“寒食”。塞外寒气逼人,而边塞之地更是一片萧瑟,寒气逼人;但塞外又是草木萌发的季节。
“岁月伤风迈”,写出诗人流落异地,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悲愤心情。
中间六句写思乡之情。
“沙中看白骨”,写诗人看到边关将士的尸骨。
“肠断故乡人”,写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寒食时节的景色和边关战士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国难当头的悲愤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