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
【释义】
年轻时有文才,西入秦地考进士,三十时无家可归做路人。命运不好不被明主录用,布衣一身惹得洛阳人嘲笑。
【注释】
上东门:长安城东面的大城门。
十五能文西入秦:指年轻时很有文才,西入长安参加考试。
三十无家作路人:三十岁时没有官职,四处为客,生活无着落。
时命:命运;时运。
明主:贤明的君主,这里指唐玄宗。
布衣:平民百姓。
【赏析】
此诗是作者初赴长安应进士试时所作。诗人年轻时才华过人,应试得中后,又到京城去赶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被录取,而且连回家的路也没有。他感叹自己命运不佳,不能在明主身边施展自己的才能,只好做一个“无家”的“路人”,在洛阳一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全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和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