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
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
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
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
长乐移新垄,咸阳失旧阡。
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绵绵。
伫见飞来鹤,沈嗟不学仙。

注释:

  1. 邙山古意:指诗人对洛阳的怀念。
  2.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
  3.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
  4. 今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
  5.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
  6. 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
  7. 长乐移新垄,咸阳失旧阡。
  8. 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绵绵。
  9. 伫见飞来鹤,沈嗟不学仙。
    译文:
    过去我走过的洛阳古城的路,曾经被山洪冲走,让我感到震惊;如今我来到了宜都,却怀疑这沧海变成了农田。
    当年我雕刻的玉鼎名声应该很大,现在却没有人能够传承;我的诗作象凤凰一样留在了国家,但是我所创作的龙剑却飞上了天空。
    长安的长乐宫已经迁移到了新的土地上,咸阳的宫殿也已经没有了踪影。
    河流的流向无边无际,神明的道理也无穷无尽。
    我期待能看见飞来的鹤,但是也感叹自己无法修炼成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描绘了洛阳城的变迁,昔日辉煌的城墙已被洪水冲毁,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颔联“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诗人又来到了宜都,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农田,原本的城市变成了乡村,让人感到惊讶不已。
    颈联“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诗歌作品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诗歌虽然名声很大,但是却没有人能够传承下去。
    尾联“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他认为国家的繁荣需要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却无法得到重用。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家乡和故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