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
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注释】
蛩(qióng):蟋蟀。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叶子长椭圆形,有纵脉和横脉,花黄色,蒴果近球形。莎草在水边生长时,叶浮于水面,随风飘动,因此又称“莎”。萤(yíng):一种昆虫,体形略圆,全身黑褐色,腹部稍黄,触角短小。水烟:水蒸气与空气相遇凝结而成的烟雾。运租船:运输谷物的船只。
【赏析】
此诗为江行偶成之作。诗人乘着夜凉独泊于江上。面对江水、月色、萤火虫等自然景物,思绪万千,遂吟成此诗。首句写景起兴,点明季节和环境;二、三句写诗人夜泊江上的所见所感;最后一句是抒情议论,以景结情,寄寓了诗人对时事的看法。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
首句“蛩响依莎草”,点明时间、气候和环境。“依莎草”,指蟋蟀在莎草间鸣叫。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夜晚独泊江上,而此时月明风清,万籁俱寂,所以诗人才能听见蟋蟀在莎草中的叫声。
“萤飞透水烟”,描写诗人夜泊时所看到的夜景。“萤”即“萤火虫”。萤火虫飞舞于水雾之中,闪烁着微光。“透水烟”三字极言其飞舞的轻灵。
“夜凉谁咏史”,紧承第二句而来。“咏史”即吟诵历史故事,这里借指评论世事。诗人在江边独泊,听到蟋蟀在莎草中呜叫和萤火虫在水雾里闪烁,感到十分凄凉,于是便想起历史上的一些往事,不禁感叹起来。
“空泊运租船”,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抒发和议论。“泊”是停泊的意思。“载”是装载。诗人说:“我独自一人在江上泊船,却不知道是谁在船上装运粮食呢?”这里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愤慨之情。
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毫无雕琢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