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解析】

这是一首寄兴诗。诗人在辋川山中,游赏至南山,遥想隐居于此的谷口王十六,不禁生出了对隐者的思念。“游辋川至南山”一句是说诗人到山中游玩。“不厌远”二句,写诗人游览山中之所见。“迹幽青萝径”三句,写诗人游山所经之处。“独鹤引过浦”二句,写诗人在游山时遇到的一个景象。“褰裳百泉里”四句,写诗人游山之后的感受。“王子在何处”二句,写诗人的联想。“折麻定延伫”三句,写诗人对王十六的思念。

【答案】

①游:游览,观赏。②辋川: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③南山:指辋川中的南山,即终南山。④深:深远、幽深。⑤迹:足迹,踪迹。⑥孤霞岑:高高的孤峰。⑦独鹤:独自飞翔的鹤。⑧鸣猿:猿声阵阵。⑨褰裳:提起衣服(指涉水)。⑩清心:心境清明。⑪王子:隐者王十六的名字。⑫隔云:隔着云雾,隐隐约约。⑬鸡犬音:鸡鸣狗吠的声音。⑭定:一定。⑮延伫:久久地凝望,等待。⑯期:希望、指望。⑰折麻:写信。⑱延伫:久久地凝望,期待着回信。⑲招寻:邀请他来寻找自己。⑳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寄兴诗。诗的前四句是说诗人在游辋川山中,游览了南山;中间四句,写诗人游山所经之处;后四句写诗人游山之后的感受;最后两句写诗人的联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出题意,表明作者此次游山是在远离尘嚣的辋川山中,而“远”字又暗含着与隐士的相隔有如天涯一般遥远的意思。

颔联是说诗人游览山中之所见。“迹幽青萝径”,写的是一条幽静美丽的青萝小道。青萝是一种蔓生植物,这里指代隐居的山中环境或隐士的居处,“迹幽”二字说明山路曲折,难以寻觅,而“青萝径”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小路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热爱。“思绝孤霞岑”,写的是诗人在游览途中看到的一座孤零零的高耸入云的山峰。孤霞是指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的一片红霞,这里用来比喻隐士的住所,暗示着隐士的居处就位于这孤高的山峰上。“思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孤独而高峻的山峰的深深感慨。

颈联写的是诗人在游山时遇到的情况。“独鹤引过浦”,写的是一只鹤独自飞过河面的景象。“独鹤”二字写出了鹤的孤单和寂寞,也暗示了隐士的孤独生活。“鸣猿呼入林”,写的是一群猿猴从树林里传来的叫声。“鸣猿”二字写出了猴子群聚的样子,也写出了隐士生活环境的宁静和和谐,以及隐逸生活的乐趣。

尾联写的是作者离开山中后的感受及对隐士的思念之情。“褰裳百泉里”,写的是涉过百泉的激流后,诗人感到心情舒畅,心情愉悦的心情。“一步一清心”则是说诗人每走一步,都会感到心情变得清新舒畅,这里的“清心”既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也是对隐者居处之美的赞美。最后两句“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写的是作者想象中隐者居处的所在。由于隐者居住的地方距离自己很远,因此听到隐者的鸡鸣狗叫都觉得很遥远,这也体现了隐者的远离世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是作者对王十六的深切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