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
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
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
群芳趋泛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
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译文】
秋日庭院中赠马九:
从前喜欢观国,从故乡向西到秦。
往来万馀里,相逢的都是众人。
大君幸临东岳,世哲扈侍时巡。
我也从此离去,闲居清洛滨。
渐渐地寒木直生,彩霞映照阳春新。
叠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
群芳趋泛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
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赏析】
《秋庭贻马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秋日与友人在洛阳告别的情景。
开篇“秋庭贻马九”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秋庭”,点明了时间是秋季;“贻马九”,即赠送给马九,是向朋友告别的缘由。
接着作者回忆了昔日与友人相聚的愉快情景。伊昔(从前)好观国(喜好观看国家),自乡西入秦(从故乡向西到秦国)。“观国”指观赏风景,“入秦”指前往秦地,这里借指进入仕途。
作者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往复万馀里(往来万馀里),相逢皆是众人。这两句表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交往。
诗中提到了两位友人在大君面前的表现。大君幸东岳(大君主临泰山),世哲扈时巡(世上有智慧的人跟随皇帝出行巡视)。这里的“大君”指的是帝王或上级,“世哲”指有才能、有见识的人。这两句话表明两位友人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我也从此离开,闲居在清洛河边)。这里的“闲居”表示自己暂时离开了官场,隐居在清洛河边。
随后,作者描绘了洛阳的景象。稍稍寒木直(渐渐地寒木挺拔直立),彩彩阳华新(彩云映衬着阳光下的鲜花显得格外美丽)。这两句描写了季节的变化,以及洛阳的自然风光。
作者提到了两位友人的才华和德行。迭宕孔文举(孔融才华横溢),风流石季伦(石崇风度翩翩)。这两句赞美了两位友人的才华和风采。
作者描述了两位友人的友谊和情感。妙年一相得(年轻时彼此相识并成为知心朋友),白首定相亲。这两句表达了两位友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作者提到了两人在洛阳的生活和感受。重此虚宾馆(重新回到这个空无一人的宾馆),欢言冬及春。这里的“虚宾馆”可能是指一个没有主人的空房子,或者是一个荒凉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这个地方的怀念和感慨。
作者提到了两位友人在大君面前的表现。哲兄盛文史(贤明的兄长擅长文化),出入驰高轨(出入于高官显贵之间,行为举止庄重)。这两句描述了两位友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和他们的地位。
紧接着,作者提到了两位友人的性格和品质。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高尚的品德来自内心与人的真诚相待,深沉的心志看重真正的朋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性格和品质的赞美。
作者描写了洛阳的景色。绛衣朝圣主(身着红色的官袍拜见皇帝),纱帐延才子(用纱帐迎接文人学士)。这两句描述了洛阳作为都城的繁华景象和繁荣的文化氛围。
作者描述了两位友人的生活。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伯淮与季江分别居住在清河和浚县,各自独立而互不相连)。这两句描写了两位友人生活的孤独和隔绝感。
作者描绘了洛阳的花花草草。群芳趋泛爱(百花争艳争相表达对皇上的爱戴),万物通情理。这两句表达了洛阳作为都城的繁荣和富饶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而我信空虚(我对此感到空虚),提携过杞梓(提着行李经过杞树和梓树间的道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美景和两位友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