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胡马独悲嘶,白首相逢话鼓鼙。
野战频年沙朔外,旌竿高与雪峰齐。
扁舟远泛轻全楚,落日愁看旧紫泥。
早晚瑶阶归伏奏,独能画地取关西。
【注释】
胡马:北方边塞的良马。悲嘶:悲伤地长鸣。白首:指年老。鼓鼙:军中用以发号施令的战鼓和鼙(pi,一种乐器)。朔外:指塞外沙漠之地。旌竿:指军旗。雪峰:高山,这里借指高高的军旗。扁舟:小船。楚:楚国,这里泛指南方水乡。紫泥:封官用的紫色泥土,这里指皇帝下诏任命官职的诏书。伏奏:向皇帝进言。瑶阶:玉制的台阶。归伏奏:向皇帝汇报情况。关西:函谷关以西,这里借指前线。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史开府的。史开府即史翙(huī),字开府,河南洛阳人,唐代官员。杜甫在《赠史开府》诗中称他为“史君”。
首句“南天胡马独悲嘶”,写送别时所见之景。胡马,代指南方边塞的骏马;悲嘶,则说明马因久离故主而哀鸣不已。诗人以“独悲”二字点出送别的对象是一匹孤零零的胡马,这既是实写,也是虚用典故。据《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大将李靖镇守河西,并征召天下骁勇之士,以备突厥入侵,当时有“天策上将”之称的李靖,就是其中一人。李靖与突厥颉利可汗大战于碛石(今甘肃酒泉北),大破之。颉利可汗单骑逃走,李靖追斩之。此后,突厥不敢犯边。李靖在世时,胡马经常从西域来到长安,因此,“胡马”在这里暗指李靖。
次句“白首相逢话鼓鼙”,写送别时所说的话。鼓鼙,是军中用来发号施令的战鼓和战锣。白首相逢,指多年后两人又在一起了,相逢时彼此叙旧谈心。这两句诗表面上写两人久别重逢,实际上是说他们多年未见面,所以相见时才有话可说,也显得亲切。
第三句“野战频年沙朔外”,写送别时所看到的景色。野战,指边疆上的战事;沙朔外,即沙漠的北面。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多年来边塞之上战事不断,到处是茫茫沙漠。这一句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在战事频繁的时候,又写出了边塞荒凉冷落的景象。
过片“旌竿高与雪峰齐”,写送别时所看到的景象。旌竿,是插在旗杆顶上表示军队番号的木制标志;雪峰,形容高耸如雪山的旗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高高的、插着旌竿的旗杆,跟白雪皑皑的山峰一样高。这一句既写出了军营雄壮威武的景象,同时又表现出诗人对将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赞叹之情。
下面“扁舟远泛轻全楚”,描写送别时所看到的江面情景。扁舟,是小舟的意思;楚,指长江一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乘坐着一叶扁舟,远离家乡,在宽阔的水面上悠然自得地游览。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又暗示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
五、六两句“落日愁看旧紫泥,早晚瑶阶归伏奏”,写送别时所思之景。紫泥,指皇帝颁发的诏书;伏奏,指给皇帝献计献策或向皇帝汇报情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夕阳西下时,诗人不禁想起了往日在朝堂上替皇帝献计献策的情景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早日回到朝廷为君王效力的愿望。
最后四句“早晚瑶阶归伏奏,独能画地取关西”,是对前面几句诗意的总结。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早晚我就要回到朝廷当个谏官,替皇帝出谋划策;而那时,我就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替朝廷画出一片江山来。这几句诗既有豪情壮志,又不乏谦虚谨慎的态度。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洗炼明快、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