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
【注释】
杂怨其一:指代《杂歌谣辞》中的《东门行》。绮罗:华美的丝织品。渔阳道:即渔阳戍,指边塞。良人:对丈夫的称呼。自戍来:自从从军归来。中门:宫名。在洛阳城东。时:时间。常:常常。眼:目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的诗,通过一个女子的独白,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男子远赴边疆、女子在家思念的不幸遭遇。诗的开头两句“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意思是说,我出生在华丽的绣衣之下,哪里懂得渔阳边关的艰难道路?这一句是诗人对妻子的埋怨和责难。因为自己不懂战事,所以无法理解她丈夫远离战场的辛酸和痛苦,也不懂得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深情。“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的意思是,丈夫自从被征召入伍后,每晚都梦见他回到家里来与妻子团聚,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愁。
第三句“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是说渔阳离洛阳很远,可近在咫尺的中门却成了夫妻不能相见的地方。这句是妻子埋怨丈夫不在身边,而自己却因战争而被迫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心情。最后一句“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是说即使中门不远,可是丈夫出征的时间却是没有定数的,这样看来,渔阳(边关)总是在眼前晃动,而自己却不能与他团聚。这句是妻子埋怨丈夫出征时间不定,不能早日回家团聚。
这首诗是写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的。妻子埋怨自己不懂事,不了解丈夫的苦衷;埋怨丈夫出征时间不定,不能早日回来,自己又不能和他团聚。全诗感情真挚,语言通俗,表达了广大妇女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