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
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
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

【注释】

两叶:指荷叶。豆(dòu):指豆茎,也泛指豆类植物。

理身:修身。不知道:不修自身。将为天地聋:意谓人如果不理身自修,就会成为聋子。为天地聋:比喻人如果不注意修养,就会成为与天地同化的人。

扰扰:烦扰的样子。造化:造物主或自然力量,这里指自然界。苟:倘若,如果。毛发:头发和胡须。亦: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荷叶”和“豆茎”来表达对修身养性的哲理思考,同时寄寓着人生理想。

第一句写荷叶遮目,以比君子的品德;第二句写豆茎塞耳,以喻小人的品性。这两句诗表面看似平常,实际上却寓意深刻。“两叶能蔽目”中的“目”,在这里是象征人的耳目;“双豆能塞聪”,其中的“聪”是象征人的耳朵。而“能蔽目”“能塞聪”则表明了君子的品行高尚,能够遮蔽住耳目,不闻不见,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内心清静。因此,君子要修身养性,才能够不被外界影响。

接下来的“理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道理。这里的“理身”是指修身养性,也就是要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好,又怎么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呢?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成为天地间真正的存在者。

第三、四句“扰扰造化内,茫茫天地中。苟或有所愿,毛发亦不容”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阐释。在这里,“扰扰造化”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和发展,而“毛发亦不容”则表明了即使是微小的东西也不能被忽视和放任自流。

整首诗通过对荷叶和豆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内心的清静。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个机会和可能性,不要因为一时的欲望或冲动就做出错误的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