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这是一首表达对殷辛帝不满的诗,通过对比干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同情和对暴君的痛恨。
诗句释义:
- 过比干墓:路过比干墓,即走过比干墓所在的墓地。
- 殷辛帝天下:指商纣王统治天下。
- 厌为天下尊:讨厌作为天下的君主。
- 乾纲既一断,贤愚无二门:乾纲已决,贤与不肖没有区别。
-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谄媚者是福分的根本,忠诚是丧亡的根源。
-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比喻即使像饿虎一样的人也不会吃自己的子女,因为人没有父母的恩情。
-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太阳的影子无法触及地面,那些冤死的亡灵被埋在地下。
-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腐烂的骨骼不再是泥土,应该成为石头、树根的根基。
- 余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我来到这里,停下马来祭奠这个坟墓。
-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静静地思考君臣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道德,谁还能说三道四?
译文:
走过比干墓,商纣王统治天下,他讨厌作为天下的君主。乾纲已经决定,贤者和不肖没有区别。谄媚者是福分的根本,忠诚是丧亡的根源。即使是像饿虎一样的人也不会吃自己的子女,因为人没有父母的恩情。太阳的影子无法触及地面,那些冤死的亡灵被埋在地下。腐烂的骨骼不再是泥土,应该成为石头、树根的根基。我来来到这里,停下马来祭奠这个坟墓。静静地思考君臣之间的关系,如果有道德,谁还能说三道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商纣王的不满和对忠臣的同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忠臣的哀悼和对暴政的批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孝道的尊重,认为父母之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最后一句“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期望,希望有人能够坚守道德,不被世俗所迷惑。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