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解析】

  1. 春半——指春天过半,时值初夏。
  2. 太平天子昔巡游——指当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到上阳宫游玩。
  3.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洛阳有座龙门山,与上阳宫相隔不远。龙门山上的香炉峰下,有伊阙水注入洛河。“千门”指宫殿众多,“嵩山”指龙门山;“洛水流”指伊阙水流入洛河。
  4.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深宫内幽静,只有笙歌之声,燕子也停止了鸣叫。远处观望皇宫,只见一片金碧辉煌之色,令人感到忧愁。
  5.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翠微(即皇后)自己乘着车子登天而去,宫中的宫女们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悲痛欲绝,久久地凝望着,望不到尽头。
    【答案】
    译文:
    春天已过大半,上阳宫中花开满楼。昔日太平天子也曾到上阳宫游玩。千门虽紧挨着嵩山,而皇帝一笑起来,洛水也跟着欢快地流淌。宫中幽静,只有笙歌之声,燕子也停止了鸣叫。远处观望皇宫,只见一片金碧辉煌之色,令人感到忧愁。
    赏析:
    诗中“上阳”是唐玄宗为怀念杨贵妃,改其居所“太真宫为‘上阳宫’。本诗描写了诗人在上阳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首联写诗人初入上阳宫时的所见:春末花落,上阳宫的美景尽收眼底。颔联写诗人对上阳宫的所见:尽管上阳宫的门户众多,但却无法阻挡皇帝的离去;虽然皇帝离开后,千门万巷依然繁华热闹,但皇帝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洛水之边。颈联写诗人对上阳宫内所见:深宫幽静,只有笙歌之声,燕子也停止了鸣叫。尾联写诗人对上阳宫中所见:远处观望皇宫,只见一片金碧辉煌之色,令人感到忧愁。
    全诗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我”来到上阳宫,看到“花满楼”,听到“笙歌声”,见到“千门万户”,“翠华却自登仙去”,然后才意识到“翠华”指的是杨贵妃,“翠华却自登仙去”就是“我却独自登上仙境”。这是诗中唯一的一句直白表述,也是作者唯一一次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语句。“翠华”指杨贵妃,“登仙”则是指死亡。所以“登仙去”就是杨贵妃死亡的意思。由此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追忆杨贵妃死亡之时的情景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