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注释

  1. 静景须教静者寻:指寻求那些能够静享美景的人。
  2. 清狂何必在山阴:追求清逸的生活何必一定要在山阴隐居。
  3. 蜂穿窗纸尘侵砚:比喻有人无视环境而打扰了读书写字的平静。
  4. 鸟斗庭花露滴琴:描绘庭院中鸟儿相互争斗,露珠滴落琴弦的情景。
  5. 莫笑乱离方解印:即使面临混乱和离散,也值得放下官印,寻找自己的道路。
  6. 犹胜颠蹶未抽簪:比起那些在困境中还未曾放弃的人,自己的处境要好得多。
  7. 筑金总得非名士:尽管不是名士,但懂得建造黄金的人也是有价值的。

赏析

《赠隐逸》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对比,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并以此鼓励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 静景与清狂:韩偓用“静景”与“清狂”两个词来描述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前者强调内心平静和外在环境的和谐,后者则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追求,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尘嚣,达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

  • 自然与人为的冲突:诗中提到“蜂穿窗纸尘侵砚”,这里的“蜂”象征着无休止的自然干扰,而“窗纸”则代表了人为的破坏。通过这一自然与人为的冲突,诗人强调了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宁静是多么重要,同时也批评了那些不尊重自然、随意打扰他人安宁的行为。

  • 对自由的追求: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得失、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这里,“乱离”指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解印”则是指放下官职,归隐山林。诗人认为即使面对乱世,也能够保持自我,这是对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坚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人的一种赞赏。

  • 价值的肯定:“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这句话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认可,即便他不是名士,但作为一个懂得建造黄金的人,他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这里,“无人解筑金”进一步强调了技艺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即使没有名声,但如果能够精通并传承技艺,同样可以创造价值、影响未来。

《赠隐逸》不仅是一首赞美隐逸生活的美好之作,也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思考和价值观的作品。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述,诗人鼓励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性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韩偓诗歌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