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暗臣忠枉就刑,遂教强国醉中倾。
人亡建业空城在,花落西江春水平。
万古壮夫犹抱恨,至今词客尽伤情。
徒劳铁锁长千尺,不觉楼船下晋兵。

吴郡怀古

主暗臣忠枉就刑,遂教强国醉中倾。

人亡建业空城在,花落西江春水平。

万古壮夫犹抱恨,至今词客尽伤情。

徒劳铁锁长千尺,不觉楼船下晋兵。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主暗臣忠枉就刑:这里反映了古代君主昏庸无道,导致忠臣被冤屈杀害的情况。通过“枉就刑”表达了这种不公正的遭遇,强调了忠诚与正直最终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 遂教强国醉中倾:暗示了过度放纵享乐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在这里,“醉中倾”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沉迷于享乐而忽略国政的国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 人亡建业空城在:指昔日繁华的城市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废墟。这里的使用“空城”加强了历史沧桑感,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流逝以及历史的变迁。

  • 花落西江春水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同时带有一丝凄凉之意。花的凋零和江水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多变。

  • 万古壮夫犹抱恨:表达了即使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和内心的遗憾。这一句强调了历史的循环性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 至今词客尽伤情:指出即便是文人墨客也难逃情感的纠葛。这里的“伤情”不仅指对个人感情的表达,更广泛地指向了整个时代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

  • 徒劳铁锁长千尺,不觉楼船下晋兵:通过夸张的比喻表达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铁锁虽然坚固却未能阻止晋兵南下的进程,高楼虽高却没有挡住敌军的侵袭,反映了作者对时局无能为力的感慨。

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这首诗作于韩偓晚年,他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流放至江西、福建等边远之地。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唐朝国势的衰落和民间的苦难,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对国家兴衰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此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吴郡(苏州)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不再、英雄末路的哀叹,以及对现实政治状况的失望。

艺术特色与手法分析

  1. 借古讽今: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中的吴王宫室荒淫与国家衰败,映射出现实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寓意深远。
  2.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象征和暗示的意象,如红叶、捣衣声、高阁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到深层的情感和哲理。
  3. 语言风格:韩偓的语言风格独特,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乏新意,使得整首诗既有文学价值又充满时代感。
  4.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历史典故勾勒出吴国灭亡的惨状,后半部分则转为感慨时世和个人命运的悲哀,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我们可以感受到韩偓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唐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