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撚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第一行:“腕白肤红玉笋芽。”
注释:手腕白皙如白玉,肌肤红润像新鲜出土的竹笋头。这里的“玉笋”比喻手腕细嫩,“红肤”则形容肤色红润。
第二行:“调琴抽线露尖斜。”
注释:弹奏古琴时,手指抽出琴弦,露在外面的琴弦像尖锐的柳叶一样微微倾斜。
第三行:“背人细撚垂胭鬓。”
注释: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用手指捻着垂落下来的发髻,也就是古代女子挽起的头发。
第四行:“向镜轻匀衬脸霞。”
注释:对着镜子轻轻涂抹,使得脸上泛起了如同晚霞般美丽的色彩。
第五行:“怅望昔逢褰绣幔。”
注释:回想起过去,曾经看到过掀开的绣花帷幔,那是某种美好的记忆或场景。
第六行:“依稀曾见托金车。”
注释:模糊地回忆起曾经乘坐过一辆装饰华丽的车子。
第七行:“后园笑向同行道。”
注释:在后花园中与朋友们一起散步时,笑着谈论着往事。
第八行:“摘得蘼芜又折花。”
注释:从后园摘下了蘼芜(一种香草),然后又折了一些鲜花。这里用“蘼芜”来代指花草,表达了采摘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女子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和情感状态。首两句通过对肌肤、手腕和头发的描绘,勾画出一个细腻而生动的形象。接着的几行,展现了这位女子在私密空间里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她对美好回忆的回忆。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场景,表现了她在公共场合中的欢乐和闲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