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注释】

簌簌:形容雨声。山风急:形容风势猛。原隰:低洼的地面。树带繁:树叶上沾满雨点,发出沙沙的响声。溪将大:水流湍急。穿篱入:指水流冲坏篱笆流进院内。饷妇:卖饭妇人,指农家妇女。寥翘:形容衣领稀疏的样子。拥肿:衣服被雨水浸湿。高味:高尚的情趣。论:议论、探讨。拥鼻吟诗:指因天气恶劣而无法作诗。空伫立:徒然地站立。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农家女在山雨中的情景。她站在屋檐下,听那淅沥的雨声和飒飒的风声。雨打在她的身上,淋湿了衣襟,但她并不感到痛苦。她想到,这山中的雨声,与那些“繁声”一样,也是美妙的声音。她想象着溪水穿过篱笆,溅到她身上,也像竹叶上的雨滴那样清脆。

她想起那些卖饭的妇人,她们为了生活而奔波,衣衫褴褛,衣领稀疏;那些牧童,他们披着蓑衣,浑身都湿透了。她想到这些,不禁感慨地说:“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意思是:“这山中的雨景,又有谁能与我同享呢?我只有凭窗凝立,用鼻子去哼唱这美妙的曲子。”

全诗以“坐来”二字开篇,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和诗人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山雨的感受。“山风急”,写出了风的特点,“雨随风暗原隰”,写雨点随着山风飞洒而下,把山间小路、草地都打湿了,给山野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树带繁声出竹闻”,诗人想象雨声从竹叶上滴落,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溪将大点穿篱入”,写溪水冲破篱笆,流入庭院。“饷妇”、“牧童”两句,写卖饭的妇人和放牧的小孩淋湿了衣裳,但他们都不在意,因为这是自然的现象。“此时高味共谁论?”诗人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要独自欣赏这美好的景色。“拥鼻吟诗空伫立”,诗人说,他只能凭窗凝立,默默地吟诵这美妙的诗句。

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富有韵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