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中恨起湘山远,指下情多楚峡流。
危槛曲终云影曙,高楼风定烛光秋。
【注释】
①弦:指琴的弦。恨:指怨恨。湘山:指湘水之南,即今湖南境内的衡山。远:指遥远。楚峡:指长江三峡中巫山一带的峡谷。流:指流动。②危槛:指高高的栏杆。③秋:指秋天的夜晚。④赏析:此诗首句写听曲时产生的幽思,次句写曲中情思,第三句写曲终后的情景,末句点明题旨,抒发了诗人因听到高山流水的乐曲而生发出的幽思和感慨。
【译文】
琴声悠扬,在弹拨着湘山的遥远,手指轻轻一点,仿佛有无数的情感从指尖流淌出来。
曲终人散,云影映在天边透出晨曦的光芒;高楼里烛火摇曳,伴随着秋夜清冷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写听曲后的感触之作,以“听琴”为题,却非单纯地表现琴声之美,而是通过“听琴”来抒发一种难以名状的幽思苦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弦中恨起湘山远”,是说听到高山流水的琴曲,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愁恨。这“恨”字下得十分巧妙。它不是直接道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琴曲中的哀怨之情来暗示。琴曲中哀怨深沉的感情,与湘山之远、楚峡之险相应,从而引出第二句“指下情多楚峡流”。这一联是说听到琴曲,手指触动琴弦,就感到有无数的情感从指尖流出。“指下情多”,既表明了琴曲之妙,也表达了听者的心声,同时把听者的思绪引向远方的楚地。
“指下情多”四字,不仅使听琴的感受有了具体的依据,而且将听琴的心境和感受推向了极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这种感受,又是如此的复杂和微妙,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于是,诗人又进一步发挥:“危槛曲终云影曙,高楼风定烛光秋。”意思是,当一曲终了,那云影开始在天边透出晨曦的时候;当高楼中风吹去蜡烛上的蜡油、灯火渐渐熄灭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晰可辩,如此的美好宜人。诗人似乎要告诉人们: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妙和珍贵。
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听琴的过程和感受,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非常丰富的。诗人通过对琴曲的描绘和对听琴的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他并不追求外在的形式和技巧上的完美,而是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和感悟。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