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注释】
伯乐:古代著名的相马人。
龙行:指骏马奔驰的样子。此处比喻伯乐,表示其识才之眼如龙一样锐利。
金埒:即金鞍,古代用金银装饰的马具。
盐车:盐车上装载着货物,这里比喻有志之士却因贫病而不得重用。
王济:字季伦,晋朝时人,以善知音著称。
燕昭:燕国的君主,相传他曾求贤若渴。骏名:指骏马的美誉。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鸾鸣:传说中的神鸟名,常与鸾鸣相伴。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兼写人的诗。诗人以伯乐为喻,借赞颂一匹骏马,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首联“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意思是说:曾经有伯乐识得了千里马,它那长嘶之声犹如龙在云中飞翔一般。这句诗赞美了伯乐的眼光独到,能够识别出真正的千里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千里马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颔联“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意思是说:那匹尚未登上金埒的千里马,嘶叫得如此悲切;而那匹已被载到盐车的瘦马,又有什么值得惊讶呢?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千里马被埋没的不满和感慨。
颈联“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意思是说:难以遇到像王济那样善于发现并珍惜人才的人,所以我想要通过燕昭王来购买一匹骏马,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才华。(燕昭王曾悬赏千金征求天下贤才,但没有人应征,后来他听说郭隗很有才能,便把自己的官爵都给了他。)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知己难得、志士无用的感慨,又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珍视。
尾联“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意思是说:早晚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匹飞黄的神马,在碧云天上与鸾凤一起翱翔(传说中凤凰有五色羽毛和九条蜿蜒的长尾,因此被称为“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