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翠影西来扑槛山。
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颍亭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翠影西来扑槛山。

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译文:
颍上的新亭俯瞰着一片河流,数重旧地敞开了幽深的门户。寒冷的声音从北方传来,拍打在窗前的水面上;翠绿的影子向西飘来,落在栏杆之上的山峦。远望的视线随着孤独的鹤儿飞去,我高高的情操常常伴随着白云闲适。知道你一直怀有归隐山林的志向,我们早晚可能会在这寂静的空间中相互忘却吧。

赏析:
《颍亭》是元代文人元好问的作品,通过对颍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身处乱世之中,对太平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留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颍亭的自然风光,更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句“颍上风烟天地回”,开篇即描绘了颍上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和烟气缭绕,如同天地间回荡的回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为整个诗歌定下了基调,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景象将充满诗意与画意。

“颍亭孤赏也悠久”一句,诗人通过“孤赏”一词,突出了颍亭的独特之处。这里的“孤赏”不仅仅是指颍亭本身的孤寂,更是指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显得格外深沉,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让人沉浸在这无尽的美好中。而“悠久”则进一步强调了颍亭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久远,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让人不禁感慨岁月的流转。

接下来的诗句中,“春风碧水双鸥静”与“落日青山万马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了颍亭周围清新宁静的春日景象,碧波荡漾,水中游动的双鸥悠然自得。而后者则展示了颍亭周边壮阔的夏日景观,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青山上,万马奔腾,生机勃勃。这两组画面的对比,不仅展示了颍亭在不同季节的美丽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他时而沉浸于春天的宁静与和谐,时而感受夏日的激情与活力。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最后两句“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里,“远目”与“孤鹤”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眺望远方的情景。他的目光似乎与孤鹤一同飞翔,穿越云霄,寻找那永恒的自由。而“高情”则与“白云闲”相呼应,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这种心境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冷漠与功利的不满。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让读者能够在其中找到共鸣。

整首诗以颍亭为中心,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观的精细刻画,展现了颍亭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使其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篇,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