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阆风步瀛洲,燂鹏爚鲲餐未休。
四方上下无外头,一啜顿涸沧溟流。
注释:高歌阆风步瀛洲,燂鹏爚鲲餐未休。四方上下无外头,一啜顿涸沧溟流。
赏析:此诗为《文选》卷四十六所引,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鲲鹏之口,自述其游历九州四海,饱食八方的豪情壮志。“燂”指烤;鲲鹏,即大鹏。
首句“高歌阆风步瀛洲”,以夸张之笔写大鹏展翅高飞。阆风,神话中西方乐神之名,这里泛指天上之风。《山海经·海内西经》:“西南黑水之间有丘焉,名曰崑崙丘。……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蓬莱、瀛州,皆指仙境。“步瀛洲”,即登临蓬莱仙岛,极言其神通广大,遨游自在。
次句“燂鹏爚鲲餐未休”承上启下,写大鹏正欲饱餐一顿。“燂”,烤也。“爚”,同“瀹”,煮也。“鲲”,大海中一种鱼。“未休”,谓未止息,意喻大餐不停。“燂”、“瀹”二字,既写出了大鹏的神通广大,又烘托出其吞吐天地的气概。
三、四两句“四方上下无外头,一啜顿涸沧溟流”是全诗的重点。“四方上下无外头”,是说大鹏振翼高飞,从天南海北任意遨游,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到。“一啜顿涸沧溟流”,是说它只须一口就能使沧海变为干涸,而海水又立即恢复流动。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鹏搏击长空、吞吐天地的雄伟气魄和无限威力。“沧溟”,指大海。“渤澥”(“渤”读b6o),北海。沧海、渤澥,都是汪洋大海。“沧溟流”,犹言沧海横流。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大鹏的雄姿,而且表现了诗人对大鹏的仰慕之情。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刻画对象的特征。如“燂鹏”“爚鲲”两字,既写出了大鹏的本领,又烘托出其声势之大、气势之盛。其次,诗人善于借助想象,把大鹏与诗人自己相比拟。如“四方上下无外头”,“一啜顿涸沧溟流”,都是诗人把自己比作大鹏的结果。再次,诗人善于用典,使诗歌显得更加典雅。如“燂鹏”“爚鲲”,都出自《庄子》,诗人巧妙地借用这两个典故,使诗歌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