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饥。
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
其友名子舆,忽然忧且思。
搴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
好事漆园吏,书之存雄词。
千年事已远,二子情可推。
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
吾身固已困,吾友复何为。
薄粥不足裹,深泥谅难驰。
曾无子舆事,空赋子桑诗。
【注释】
(1)子桑:人名,这里指诗人自己。
(2)苦寒饥:指生活贫困。
(3)哀歌:悲凉的歌。坐空室:坐在空旷的屋子里。
(4)不怨:不怨恨他人。但自悲:只感到悲伤。
(5)其友名子舆:友人的名字叫子舆。忽然忧且思:忽然之间,忧愁又涌上心头。
(6)搴裳:提起衣服。泥水:沾满泥土的污水、泥水。裹饭往食之:用布包着饭去吃,表示对朋友的关心。
(7)入门相对语:进入屋子,相对而坐。
(8)天命良不疑:上天安排的命运是好的,没有疑虑。
(9)漆园吏:指庄子的朋友,漆园吏,即漆园吏,传说为庄子的朋友,姓乐,名阳成子,楚人。书之存雄词:把诗保存下来,作为传扬自己的壮志豪情的凭证。
(10)千年事已远:一千年的事情已经过去。
(11)二子:这里泛指两人。情可推:情意可以推想。
(12)吾读此篇日: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正当寒雪时:正好是寒冷的冬天。
(13)困:困顿,贫穷。
(14)复何为:还有什么作为?
(15)薄粥不足裹:粥太稀薄,裹不住身体。
(16)深泥谅难驰:深泥路太难走,难以奔跑。
(17)曾无子舆:曾经没有发生子舆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崔立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以《诗经》中的《硕鼠》为题,借古讽今,讽刺那些仗势欺人、贪婪残忍的权贵。
首四句,写诗人与崔立之贫苦的境遇,以及他们共同遭遇生活的苦难,却仍相互同情、相互慰藉的情景。“昔年”三句,诗人回忆过去的生活,那时他们虽然都生活困苦,但是彼此并不怨恨,只是感到十分悲伤。接着,诗人写到友人子舆,他突然之间就陷入了忧愁之中,并开始思考起人生命运的问题来。这两句中包含了诗人对自己和子舆的担忧。
诗人写到子舆在贫困中依然不忘关心友人的生活,他拿起衣服,走进泥泞的水中,把饭菜包裹好送给了子桑。子桑收到这份来自子舆的深情厚意,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描述了他和子舆相见时的情景。他们一起走进了屋子,面对面地坐着谈话。这时,他们才发现,上天给他们安排的命运其实很好,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于是,诗人决定把这首诗写成文字,以便将来能够流传下去,以此证明自己的壮志豪情。
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现在的处境已经很穷困,而他的这位好友却仍然过着艰难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叹息道:“我们真是没有办法可想啊!”这里的“无计”,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朋友的深深同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崔立之的友谊,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感人场景。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堪称古代赠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