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笞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送张道士》是韩愈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唐代。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1. 大匠无弃材:大匠,指的是技艺高超、能够创造美好事物的工匠。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无用的木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不会被丢弃。

  2. 寻尺各有施: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位置,就像不同尺寸的木材都有其适用之处一样。它鼓励人们找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

  3. 况当营都邑:这里“营”可以理解为建设或营造,而“都邑”则是指城市或城镇。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建设或营造都市的过程中,没有无用的材料。

  4. 杞梓用不疑:杞树和梓木都是优良的木材,用来制作家具或建筑。在这里,它们象征着优质和有用的东西,不会因为外表而受到质疑。

  5. 张侯嵩高来:这里的“嵩高”指的是高峻的山峰,常用来比喻人的志向高远。张道士的到来,意味着他的志向和品质像山峰一样高耸。

  6. 面有熊豹姿:熊和豹都是山林中的猛兽,代表着力量和威猛。这描述了张道士的外貌和气质,既有力量又有威严。

  7. 开口论利害:这句话描绘了张道士的谈吐和辩论能力,他擅长从利弊的角度分析问题,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

  8. 剑锋白差差:剑锋锋利,白光闪闪,形容张道士的言论或行动如同利剑一般,直指要害,让人无法忽视。

  9. 恨无一尺捶:虽然拥有一尺长的锤子可以敲打物体,但张道士却因为没有这样的工具而感到遗憾。

  10. 为国苔羌夷:这里的“苔”可能指的是边疆的草木被侵蚀,暗示张道士关心国家的边疆安全,希望为国家效力。

韩愈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张道士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道士才华和品质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韩愈本人的治国理念。这首诗不仅是对张道士个人的赞美,也是对那些有能力、有志向但因环境限制而未能充分发挥的人的一种鼓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