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
馆将花雨映,潭与竹声清。
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
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题为《题寿安王主簿池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洛邑通驰道:洛邑指的是洛阳,是中国古都之一,也是古代政治中心。“通驰道”指四通八达的道路,这里可能暗指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显赫。
  2. 韩郊在属城:韩郊是指韩国,位于中国东部,靠近今天的河南省。“属城”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王氏家族的家乡所在地。
  3. 馆将花雨映:这里的“馆”指的是王家修建的亭台或园林,而“花雨映”则形容园内的景色如花雨般美丽。
  4. 潭与竹声清:潭指的是池塘,而“竹声清”则描绘了池塘边的竹林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5. 贤俊鸾栖棘:此处的“贤俊”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鸾栖棘”则形象地描述了人才被埋没于困境之中。
  6. 宾游马佩衡:“宾游”指的是宾客之间的交往,而“马佩衡”则形容宾客之间地位高下有别。
  7. 愿言随狎鸟:这里的“愿言”指的是一种愿望,而“随狎鸟”则意味着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8. 濯吾缨:意为洗涤我的官服,暗示着辞官归隐的愿望。

译文

洛阳的大道如同四通八达的马车道路,韩国的边境就在我们的家乡附近。
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如同细雨中的花朵,池塘边的竹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有才智的人才就像栖息在荆棘丛中的鸾,尊贵的朋友就像地位高下的宾客。
愿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摆脱束缚,从此洗净我那污秽的官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洛阳与韩国,以及园林与池塘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王氏家族的繁荣景象。同时,通过对贤才与贵人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才华横溢的人往往被埋没,而地位高贵的人却能享有荣华富贵。

诗中的“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