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来一世恣经行,却泛沧波问去程。
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送圆载上人

【注释】师:僧人,指圆载上人。一世:一生。却泛沧波:又回到沧海之滨。沧波,大海的波涛。去程:行程。
心静已能防渴鹿:心静下来可以防止口渴的鹿。渴鹿,传说中常因口渴而四处奔波求食的动物。
鼙喧时为骇长鲸:战鼓的声音时常使长鲸受到惊吓。鼙(pí),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长鲸,巨大的海中哺乳动物。
禅林几结金桃重:禅宗的树林中结下了珍贵的金色桃子。禅林,佛教徒聚集修行的地方。金桃,比喻佛法高深、珍贵。
梵室重修铁瓦轻:佛教殿堂用铁瓦建造,比用铜瓦要轻便得多。梵室,佛教徒居住的房屋。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料想他回家后不会再遇到什么困难了,只是因为曾经见过光明的太阳,所以见到日光就会感到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即将离去的僧人圆载的赠别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远行平安的祝愿,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以下是逐句解析及译文:

  1. 师来一世恣经行,却泛沧波问去程。
    注释:僧人圆载一生自在地游历,又回到沧海之滨询问自己的行程。
    译文:圆载上人一生自在地游历各地,又在回到大海之滨时询问自己的旅程。这里的“经行”指的是行走或游览,“沧波”则是指大海的波涛。
  2. 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
    注释:当心境宁静的时候,可以像渴鹿一般得到满足;战鼓的声音时常使长鲸受到惊吓。
    译文:当心灵平静时,就能像口渴的鹿一样得到满足;而战鼓的轰鸣声有时会使巨鲸受到惊吓。这里用“渴鹿”和“长鲸”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冲击。
  3.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
    注释:禅宗的树林中,结下了珍贵的金色桃子。佛教的殿堂是用铁瓦建造的。
    译文:禅宗的树林中,结下了珍贵的金色桃子,而佛教殿堂则是用铁瓦建造的。这里用“金桃”和“铁瓦”两个典故,分别象征着佛法的珍贵和修行环境的简朴。
  4.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注释:相信他回家后不会再遇到什么困难了,只是因为曾经见过光明的太阳,所以见到日光就会感到温暖。
    译文:相信他回家后不会再遇到什么困难了,只是因为他曾经见过光明的太阳,所以每当见到阳光就会感到温暖。这里的“无别利”意味着没有其他困扰,而“先见日华生”则暗示了他对光明与温暖的向往和感激。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描绘圆载上人的旅途经历和心境变化,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同时,诗歌中的典故运用巧妙,既有象征意味也有深刻寓意,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