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步月,寻溪。鸟已宿,猿又啼。狂流碍石,迸笋穿溪。
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静听林下潺潺足湍濑,厌问城中喧喧多鼓鼙。

解析

诗句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东,西。步月,寻溪。”

  • 译文: 向东、向西漫步,在月光下寻找小溪。
  • 注释: “东”和“西”分别指方向;“步月”可能是指散步或赏月;“寻溪”则指寻找小溪。
  • 赏析: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不同方向上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欣赏自然美景或是进行一些思考。

第二句:“鸟已宿,猿又啼。”

  • 译文: 鸟儿已经栖息了,猿猴又开始啼叫。
  • 注释: “宿”指栖息,“啼”描述猿的叫声。
  • 赏析: 通过观察自然中的生物活动,表达出时间的流逝感。

第三句:“狂流碍石,迸笋穿溪。”

  • 译文: 湍急的水流冲刷着石头,嫩笋穿透小溪。
  • 注释: “狂流”“迸笋”描绘了水流的动态和植物的生长。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力量与生命的并存关系。

第四句:“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

  • 译文: 远远望去,人烟稀少;行走间,蔓草的小道让人迷茫。
  • 注释: “望望人烟”可能指的是远离人群的地方,“行行萝径”则形容道路被蔓草覆盖,不易通行。
  • 赏析: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慨与探索,以及在野外迷路的经历。

第五句:“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 译文: 探寻诗文时,笔墨用尽;赠送朋友时,希望封存其心意。
  • 注释: “探题”即探究诗文之意;“尽墨”指用尽笔墨;“持赠”表示赠送;“封泥”可能指用泥土密封信件或礼物。
  • 赏析: 这表达了对学问和友情的尊重与珍视。

第六句:“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 译文: 松树下的溪水流淌了多少岁月?云中的幽居多次攀援而上。
  • 注释: “松下流时”指松树下的溪流;“云中幽处”可能指高处或隐秘之地。
  • 赏析: 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

第七句:“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 译文: 乘兴而行,不顾路途的远近;依情感行事,不必计较时间的长短。
  • 注释: “乘兴”指兴致盎然地行动;“缘情”指依照情感行事。
  • 赏析: 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感受而非外界的物质条件。

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通过对四季变换、动植物生长以及旅途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