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义兴东舍溪,溪边莎草雨无泥。
上人一向心入定,春鸟年年空自啼。
【注释】
家住义兴东舍溪:义兴,今江苏宜兴;东舍溪,在宜兴市东北。莎草雨无泥,莎草在水边生长,遇春雨就长出浮萍,所以“莎”字是“生”的意思。
上人一向心入定,上人是指僧徒的敬称,一向,常常,心入定,指专心致志于佛学,即打坐。
春鸟年年空自啼:春鸟,指喜鹊,常被人认为报时鸟或吉祥鸟。
【赏析】
此诗为送别僧友之作。首二句写送别的地点与环境。第三、四两句写送别的原因。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清幽、充满禅机的画面。前二句写山居景色,后二句写与僧人分别。从全诗来看,作者送别的目的不在于惜别,而在于劝导友人专心修行,超脱红尘。
“家住义兴东舍溪”,点出了送别僧人的地点和时间——在一个春天的雨天。义兴县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境内,东舍溪在义兴县东北部,是一条小河。“溪边莎草雨无泥”,“莎草”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香草,这里用来比喻僧人所住的地方,因为僧人住在溪边,所以“莎草”在雨中也长得绿油油的。“莎草”又可解释为“生”,表示一种状态,意思是说在这样一片生机勃勃、芳草萋萋的地方,僧人却像在泥水中一样。这是对僧人住处环境的描绘。
“上人一向心入定”一句,诗人用“上人”来代称僧人。“一向”在这里是“常常”的意思。这二句的意思是说,这位僧人自从来到这个地方以来,就总是专心致志地打坐修行,不问世事。“一向”、“不曾”等词语,都含有否定的意义。这里的“心入定”是一个典故。据《维摩经》卷下记载,维摩诘在室间打坐修道,有一只小鸟飞到维摩诘的头上啄了一下,他便问:“汝是何鸟?为甚者来?”小鸟回答说:“我是自在王鸟。”后来人们就用“心入定”来形容专心一意地从事某种活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祝愿和期望,希望他能一心向佛,不受外界干扰。
“春鸟年年空自啼”,这句诗也是在写景。春天的时候,鸟儿们会成群结队地在树枝上鸣叫。但是,这些鸟儿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相反,它们只能在这种孤独无助的状态下发出哀伤的鸣叫声。这两句诗通过写鸟儿们的孤独和无奈,暗示了僧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诗人希望僧人能够像鸟儿一样,摆脱世俗的纷扰,找到自己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僧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和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