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子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译文:
杜鹃鸟因冤屈而死亡,每年都以啼血的方式呼唤春天。如果这些怨恨的魂魄都能化成鸟儿,那么这些鸟儿将栖息在哪些树上或山上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顾况的作品《子规·星杜宇冤亡积有时》中的最后两句。诗中以杜鹃鸟为载体,借咏子规表达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