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
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

诗句释义:

  1. 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
  • “稚子”:年轻的孩子。
  • “比来”:近来、最近。
  • “骑竹马”:在古代儿童游戏,以竹子为材质制作的一种玩具。
  • “犹疑”:犹豫、不确定。
  • “只在屋东西”:只存在于室内、屋檐下。
  1. 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
  • “莫言”:不要以为、不要说。
  • “道者”:修行的人,这里可能指僧侣或道士。
  • “无悲事”:没有悲伤的事情。
  • “曾”:曾经。
  • “巴猿”:一种猿猴,常生活在山林中。
  • “向月啼”:对着月亮啼叫。

译文:
年轻的孩子最近还在骑着竹马玩耍,但他似乎只是存在于房屋的东和西之间。不要以为修道的人就没有悲伤的事情,我曾听过山中的猿猴对着月亮啼哭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轻孩子的纯真世界的怀念。通过“稚子”一词,诗人唤起了一种童年的无忧无虑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的“稚子比来骑竹马”,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暗示着童年的快乐和简单。而“犹疑只在屋东西”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让人联想到童年时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力。

诗人通过“莫言道者无悲事”表达了对修道者的理解和同情。这里的“道者”指的是修行者,他们往往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但诗人并不认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悲伤。相反,他通过“曾听巴猿向月啼”,用一个富有情感的比喻,将自然界的猿猴之声与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生命哀愁的共鸣。这里的“向月啼”不仅仅是声音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传达了即使是最自然的声音,也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孩童、修道者以及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复杂情感的理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简单的事物中,也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