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复难,持心离欲贪涅槃。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
枉用功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
【注释】
- 杂句:佛教用语,指非正法的、不清净的语句或文字。这里指禅宗中一些看似有道却无道的语句。
- 持心:保持一颗纯洁之心。离欲:远离欲望。贪涅槃:追求涅槃(佛教术语,指达到一种超脱生死的境界)。
- 一向:始终。他方:指西方净土。
- 论:探讨、研究。实行:修行。
- 枉:徒劳。功夫:指修行的方法和努力。来去苦:修行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苦难。
- 空色还:指修行过程中对物质的追求最终会回归到虚无的状态。
【译文】
难以复得,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远离欲望,追求涅槃;
一直寻找西方净土,但如果仅从理论出发而不付诸实践,则与修行无关。
徒然耗费精力于修行的种种苦难之中,但最终这些苦难都归于虚无。
【赏析】
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诗中的“杂句”指的是禅宗中的非正法语句,这些语句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深意,但实际上并不足以引导修行者走向真正的解脱之道。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纯净和对真理的深刻理解。
首句“难复难,持心离欲贪涅槃”指出了修行者在追求涅槃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保持一颗纯净之心并远离世俗的欲望是极其困难的。这里的“持心离欲”强调了修行的核心——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而“贪涅槃”则反映了修行者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的一种错误观念,即将涅槃视为一种可以轻易获得的物质或状态,而不是一个需要长期修炼和实践的过程。这种误解导致了修行者在追求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修行的本质。
接下来的诗句“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进一步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净土(通常指西方极乐世界)时可能遇到的误区。他们可能过于专注于寻找一个理想的净土之地,而忽略了修行的真正目标——内心的净化和对真理的领悟。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付诸实践,那么这种修行方式是无法带来真正的成就的。这里的“他方”可以理解为外在的目标或理想境界,而“实行”则是指修行的实际行动和过程。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讨论而没有实际的行动,那么这种修行方式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两句“枉用功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则是对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修行者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消除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但这些努力往往只是徒劳无功,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修行的本质和意义。即使他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挑战,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最初的虚无状态。这里的“空色还”可以理解为修行者最终会回到一个没有物质形态和欲望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存在,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超越。它体现了修行者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描写以及对其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表达了对修行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的真诚劝诫。它鼓励修行者要注重内心的净化和对真理的领悟,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修行的目的并获得真正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