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余有一宝剑 - 这句话表达了持有者对这把宝剑的珍惜之情。”余”在古代汉语中常指代“我”或“我们”,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他的同伴,强调了他们对这把剑的重视。
  • 译文:我拥有一把珍贵的剑。
  • 注释:余(我) - 表示主体,强调持有者的身份和情感;一(一个)- 强调数量和稀有性;宝剑 - 指代贵重且锋利的武器;
  1. 非是世间铁 - 这里的“世间铁”指的是普通铁器,表明这把剑非凡品。
  • 译文:它不是普通的铁制品。
  • 注释:世间铁(普通铁器) - 用来对比说明宝剑的珍贵。
  1.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 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宝剑的坚韧和纯净。”晶晶”形容光亮透明,而”白如雪”更是突出了其纯净无瑕。
  • 译文:即使岁月流逝,它也不会被磨损,依然保持着明亮如雪的光泽。
  • 注释:晶晶(明亮、晶莹剔透)- 形容词,用来形容光华闪烁;白如雪(纯净无瑕)- 形容词,用以比喻宝剑的纯洁美丽。
  1.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 描述了宝剑发出的光芒可以穿透云雾,照亮整个世界的景象。这里不仅表达了光芒的强大,还暗示了宝剑的神秘与威力。
  • 译文:那股力量直冲云霄,光芒能够穿透三千里的迷雾。
  • 注释:气冲(直冲云霄)- 形容气势宏大,力量强大;浮云(迷雾)- 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三千(极言距离远、数量多)- 夸张手法,用以表达光芒之广大和深远。
  1.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 这句描绘了宝剑发出的声响如同狮子般威猛,足以让所有动物闻风丧胆。
  • 译文:它的声音如同狮子咆哮,连山林中的野兽都会感到恐惧,纷纷逃窜。
  • 注释:吼(声音洪亮,如狮子般的威严)- 形容词,用以形容声音之大;百兽(多种生灵)- 泛指各种动物;皆(全部)- 强调所有生物的反应都一致——逃窜;脑裂(形容极度恐惧的样子)- 形象地描绘动物因害怕而表现出的行为。
  1.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 这句话意味着这把宝剑有着征服一切的力量,无论是远方的国家还是生灵。
  • 译文:它的威力使得远方的国度都纷纷臣服,所有的生命都在此之下被消融。
  • 注释:外国(遥远的国家)- 指代那些远方的国家;尽(全部、完全)- 强调彻底的投降;归降(归顺、服从)- 动词,此处表示主动投诚;众生(所有生命)- 泛指一切生物。
  1.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 最后的两句以循环重生的意象,象征了宝剑的不朽。
  • 译文:当万物归于沉寂时,它又重新诞生,成为了不朽的金属。
  • 注释:灭已(消失之后)- 指一切归于平静或灭亡的状态;复还(再次出现或再生)- 强调重生的奇迹;生(产生、出现)- 动词;作金鐍(变为金子的锁具)- 名词,形容经过重生后的宝剑变得无比珍贵。

赏析: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非是世间铁”开始,诗人就设定了一个高标准的对比,即这把宝剑超越了常规的金属制品。接下来的每一句都是对这个主题的进一步展开,每一句都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把剑的光辉和力量,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最后两句则以一种哲理性的总结,将这把剑的永恒与重生的主题推向高潮。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宝物的赞美和珍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