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大慈悲,广演波罗蜜。
了知三界苦,殷勤劝君出。
得之不肯修,寔是顽皮物。
他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
当成自不成,是谁之过失?
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

这首诗偈的翻译是:“如来佛有大慈悲,广演波罗蜜教法。了知三界苦,殷勤劝君出苦海。得之不肯修,实是顽皮物。他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当成自不成,是谁之过失?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

关键词解释:

  • 如来:佛教术语,指佛陀或佛祖。
  • 慈悲:佛教教义中的一种美德,表示对一切众生充满慈爱和怜悯之心。
  • 波罗蜜:佛教术语,指达到涅槃之道,也即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不同的境界。
  • 苦海:佛教中的比喻,形容人生痛苦无尽。
  • 殷勤:勤恳的意思,这里指不断劝人修行。
  • 顽皮物:愚笨、不听话的人。
  • 成佛:达到佛教所说的最终成圣的境界,涅槃。
  • 自成:自己成为。
  • 不成:未能成就。
  • 过失:错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诗中首先赞美了如来的大慈悲和广演的波罗蜜教法,这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化方式,强调通过修行可以获得解脱。接着,诗人通过“了知三界苦”这一诗句,提醒人们认识到生命中的种种苦难,鼓励人们积极修行,摆脱苦海。然后,诗人以“殷勤劝君出苦海”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和期待,希望他人能够摆脱苦难。

在“得之不肯修”这句中,诗人批评了一些人虽然得到了佛法的教诲,但却不愿意去实践修行,反而显得愚钝。这反映了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只有将佛法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解脱。

在“他是已成佛”这句中,诗人用了一个比较的方式,指出那些已经成佛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困扰,而我们这些还未成佛的人还需要继续努力。这种比较是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佛道。

在“当成自不成”这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悖论,即有些人已经达到了成佛的境界,但自己却未能成功,这可能是谁的过失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自我修行和成就的反思。

最后两句“已后累劫苦,莫尤过去佛”,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责怪历史上已经成佛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达到成佛的境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和修行。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继续努力修行,以达到自己的佛道。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和对人们行为的引导,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它提醒人们要认识到生命中的种种苦难,通过修行来摆脱痛苦;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机会,努力修行,以达到成佛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