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
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
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
不动干戈安万姓,法王合掌髻中珠。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高僧寒山。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般若则是智慧。这里的“名相”指的是世间的名号和现象。“涅槃”是指达到最终的解脱状态。这里表达的是真正的智慧和觉悟并非外在的名号和现象,而是内在的真实体验。
  2. 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想要真正地解脱(摆脱束缚)需要认识到,所有的名相(包括自我观念、分别心等)都是不真实的,它们都来源于我们的执着和分别心。只有超越这些分别,才能真正达到解脱的状态。
  3.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状态,即所有的地方都达到了清净和平的状态。在这里,“十方世界”指的是从东方到西方的所有地方,“州州县县”则是指更小的范围。这种理想状态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
  4. 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王道是指正义之道,它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公正无私。这里表达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即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机会。
  5. 不动干戈安万姓,法王合掌髻中珠:这里的“不动干戈”意味着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而“法王合掌髻中珠”则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法王(佛陀)在修行时放下了世俗的执着,将内心的宁静比作头顶上的珠宝。这两句诗共同表达了一种和平、宽容、超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菩提般若、涅槃真如的理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真理和和平的追求。他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名相和执着,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平静。同时,他也倡导一种公正、和平的社会理念,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解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和平的深刻理解,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