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知是幻,纵损心亦如。
诸天不免难,况复此阎浮。
须寻无上理,莫更苦踟蹰。
衣食才方足,不用积盈馀。
少欲有涅槃,知足非凡夫。
当来无地狱,现在出三涂。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间万物虚幻性的理解,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释义:
- 达人知是幻:智者明白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
- 纵损心亦如:纵使心灵受到伤害或损失,也如同看待其他事物一样。
- 诸天不免难:即使到了天堂,也难免遇到困难。
- 况复此阎浮:何况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呢?
- 须寻无上理:必须寻找最高的道理。
- 莫更苦踟蹰:不要更加犹豫不决。
- 衣食才方足:生活必需品已经足够。
- 不用积盈馀:不需要过多地积累财富。
- 少欲有涅槃:减少欲望就能得到涅槃。
- 知足非凡夫:知足常乐的人不是普通人。
- 当来无地狱:未来不会遭受地狱的折磨。
- 现在出三涂:现在将摆脱三种苦难(即生老病死)。
译文:
智者明了一切皆为虚幻,纵使心灵受挫折也不以为意。在天界也有无法避免的困扰,更何况我们凡间的生活呢?我们必须寻求至高的道理,而不是在犹豫中徘徊。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已得满足,无需再追求多余的物质财富。若能减少欲望,就能达到涅槃的境地。知足常乐的人并非普通的凡人,他们知道如何平衡内心。将来不会再有地狱之苦,现在的苦难也将烟消云散。
赏析:
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思想。诗中以“达人知是幻”作为开篇,点明了世事无常,一切皆是空幻的本质。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纵损心亦如”,意味着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内心的平和与淡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即顺其自然,不强求。
诗歌的后半部分进一步阐释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使是在天堂,也会面临各种挑战;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找到简单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欲望,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诗人倡导的是“知足非恒人”,即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并非只是普通人,而是具有高深智慧和深厚修为的存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