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求如法,如法转相违。
抛法无心取,始自却来归。
无求出三界,有念则成痴。
求佛觅解脱,不是丈夫儿。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端坐求如法,如法转相违。

  • 诗句描述了一个人端正坐姿,试图按照某种规则或方法行事。这里,“如法”指的是某种标准或法则。
  • “如法转相违”表示当这个人试图遵守这些规则时,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那些规则不一致。

抛法无心取,始自却来归。

  • 这个部分表达了一种放下的心态,即不再执着于形式和规矩。
  • “抛法无心取”意味着这个人不再追求形式上的正确,而是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应对。
  • “始自却来归”意味着这种心态的转变使得他开始重新回到正确的路径上。

无求出三界,有念则成痴。

  • 这里的“无求出三界”,可以理解为没有过度的欲望或追求,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世俗的纷扰。
  • “有念则成痴”则是指在心中有欲望或念头时,就容易变得愚蠢或迷失方向。

求佛觅解脱,不是丈夫儿。

  • 这部分可能是在说,仅仅寻求佛教的解脱之道并不是真正的解脱之路。
  • “不是丈夫儿”可能是指那些只是寻求外在形式和规则的人,而不是真正理解并实践内在智慧的人。

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展现了修行者从盲目追求到逐渐领悟真谛的过程。诗中的“端坐求如法”和“抛法无心取”反映了修行者对于形式和规矩的态度转变,而“求佛觅解脱”则揭示了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束缚,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内心的真实需求。最后一句“不是丈夫儿”则是对那些仅满足于外在形式而忽略内在修养的人的警示。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而是应该深入探寻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