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
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
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
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
这首诗偈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无为境界和修行态度的理解。下面是对每一句诗句的具体释义以及赏析:
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
“牵牛”通常指的是牛,在这里可能象征勤劳或坚韧。而“驾空车”则形象地描述了用一种轻松、超脱的状态进入一个更为高级的境界。”共入无为宅”中的”无为宅”可以理解为一个理想的、没有烦恼的地方,这里强调了进入这个理想境界后,可以摆脱世俗的纷扰和束缚。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
“无为宅”被描述得非常宽大,暗示了那里的空间广阔无边,可以容纳一切。然而,尽管这个空间很大,但”众生却嫌窄”表明了即使是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众生(即所有人)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局限,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欲望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最宽敞的空间,也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
这里的”十方”指的是所有方位或者世界的各个角落。”同一空”表示这些空间中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区别。”何曾有间隔”意味着在这样的空间里,没有界限或者障碍,一切都显得非常和谐统一。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
“有法入不得”指的是那些试图用某种方法或技巧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无法实现他们的愿望。”无心是度厄”则是指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一颗平静无欲的心,这种心态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困境,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无为境界的思想。诗人通过”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寻求心灵自由的理念。在”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的对比中,诗人揭示了即便是最广阔的空间也有其局限性,而人的欲望和需求则是难以满足的。”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进一步强调了宇宙的平等与统一。最后,”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则提出了真正的智慧在于放下执念,保持内心平静,从而超越困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